-
-
-
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内部对于技术路径的选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面,以理想和小鹏为代表的企业,坚定地推进端到端AI智能驾驶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直接从原始传感器输入到驾驶决策输出,减少了对传统规则的依赖 。另一方面,华为等企业则采取了端到端技术与传统规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本能安全网络”兜底,旨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这场技术路线的较量中,端到端技术的支持者认为,它能够提供更自然、更高效的驾驶体验,因为它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驾驶员的决策过程。而传统规则辅助的支持者则强调,规则的存在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底线,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和未知的交通场景时。 百度Apollo平台的“Apollo自动驾驶入门”课程中提到,无人驾驶车的关键部分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预测、规划与控制等。这些元素在端到端技术中如何整合,以及它们与传统规则如何相互补充,是当前讨论的热点。 雷峰网的一篇文章指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与社交网络全面整合,这进一步强调了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护用户数据和提供无缝的驾乘体验。 在技术实现与企业实践方面,华为的ADS 3.0系统通过PDP网络和GOD大网络实现了端到端的智能驾驶功能,展示了从模块化到端到端转变的可能性。而特斯拉的FSD系统则通过大量的真实道路数据积累,建立了高效的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提升了车辆在复杂场景中的自适应能力。 主要关注点: 1.端到端智能AI大模型驾驶技术在于能够直接从传感器数据中生成控制指令,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延迟和误差累积,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并使得智能驾驶系统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但AI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无法避免,以及对大量高质量数据的依赖 2.华为的端到端技术与传统规则的结合,通过“本能安全网络”作为智驾行为的下限兜底策略,确保输出结果具有安全底线,更有可靠性和安全行但成本上却是比较高 3.小鹏在云端大模型上提高了80倍参数量,通过大参数量的训练尽量避免遗漏场景;理想除了端到端还加了VLM模型应对剩余的复杂场景来保障;但以上还是无法完全避免模型的幻觉问题 这场讨论的核心在于,如何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端到端技术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规则,或者两者如何最佳结合。
- 4讨论
- 935阅读
-
这真的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到底怎么才不会在寒冷的冬天电车不掉电?最近群里一直讨论冬季用车打5折,续航一直在掉,大家应该都在这个天气开了空调,一趟随便跑跑,50续航就掉没了,你们的是不是这样呢?我前两天心血来潮骑了一下电动车,发现我的电动车充电也充不了夏天的3.55元只能充2.45元,从我家地库往上面骑了一个大坡,电动车都显示只有一半的电了,看来大坡之类的还是费电,除了自身电池和老化问题,我们有几方面再冬天用车时候要注意! 1. 驾驶习惯急加速和急刹车是导致电车掉电快的常见驾驶行为。 2. 车辆负载车内经常满载乘客或者装载大量货物,消耗更多的电能来维持车辆的正常行驶,导致掉电加快,长时间使用高功率的音响设备或者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或很高,都会加速电池电量的消耗。 3 温度影响 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下降。高温环境同样会对电池产生不利影响。而且高温可能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电池自放电现象加剧,导致电量下降。 4 路况因素 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或者爬坡路段,这会增加电池的耗电量,导致电量下降比在平坦道路上行驶时快。综上所述,我想问问重庆盘山的车友和东北的车友是不是在你们那电车耗能是不是特别快!
- 4.3w讨论
- 378.6w阅读
-
-
极越员工兜底方案终于尘埃落地65 1